位置:历史上的今天 > 历史上的昭君(王昭君的故事)

历史上的昭君(王昭君的故事)

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 关于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介绍

1、昭君字“嫱”,是汉代南群人,以良家子被选入掖庭。掖庭,汉初时称“永巷”,在皇宫做些杂物,地位自然是不高的。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朝,汉帝赐予他五个宫女。2、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昭君入皇宫数年,难以得见汉帝圣驾,自以为无出头之日,忧愤于心,听到汉帝对呼韩邪赐予的消息,自请入胡。到了呼韩邪要离开汉朝廷的时候,皇帝召五女上殿,这才知道王嫱姿容甚佳,但因为已经答应了赐婚,只得做罢,王昭君由此嫁入匈奴,为呼韩邪生二子。3、匈奴制,女子夫死则嫁予丈夫的兄弟或儿子(非女子亲生),单于死后,王培举搏配祥昭君畏惧胡风,向汉朝请求回归中原,但汉成帝责令其“从胡俗”,于是王昭君又嫁给了单于的儿子。自幼受到中原文化熏陶的王昭君自然难以答谨接受这种野蛮的风俗,抑郁而终。

历史上的昭君

历史人物:王昭君的故事

王昭君(wáng zhāo jūn) 公元前52年-公元前19年与西施、貂蝉、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,其中西施居首,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。四大美女享有“闭月羞花之貌,沉鱼落雁之容”。“闭月、羞花、沉鱼、落雁”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。“闭月”,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。“羞花”,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。“沉鱼”,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。“落雁”,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。王昭君,姓王名嫱,南郡秭归(今湖北省兴山县)人。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。她是汉元帝时以“良家子”入选掖庭的。时,呼韩邪来朝,帝敕以五女赐之。王昭君入宫数年,不得见御,首孙银积悲怨,乃请掖庭令求行。呼韩邪临辞大会,帝召五女以示之。昭君“丰容靓饰,光明汉宫,顾影徘徊,竦动左右。帝见大惊,意欲留之,而难于失信,遂与匈奴者宴。”(《后汉书》卷八十九《南匈奴传》)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(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)。景帝在永安三年(公元260年)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,香溪为邑界,汉王嫱即此邑之人,故云昭君之县。其父王穰老来得女,视为掌上明珠,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。王昭君天生丽质,聪慧异常,琴棋书画,无所不精,“娥眉绝世不可寻,能使花羞在上林”。昭君的绝世才貌,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,传至京城。公元前36年,汉元帝昭示天下,遍选秀女。王昭君为南郡首选。元帝下诏,命其择吉日进京。其父王穰云:“小女年纪尚幼,难以应命”,无奈圣命难违。公元前36年仲春,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,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,入长江,逆汉水,过秦岭,历时三月之久,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,为掖庭待诏。传说王昭君进宫后,因自恃貌美,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,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。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,无缘面君。公元前33年,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,对汉称臣,并请求和亲,以结永久之好。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,王昭君挺身而出,慷慨应诏。呼韩邪临辞大会,昭君丰容靓饰,元帝大惊,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凯运之人,意欲留之,而难于失信,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,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,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。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,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,别长安、出潼关、渡黄河、过雁门,历时一年多,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,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,并被封为“宁胡阏氏”,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“阏氏”(王妻),安宁始得保障。昭君出塞后,汉匈两族团结和睦,国泰民安,“边城晏闭,牛马布野,三世无犬吠之警,黎庶忘干戈之役”,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。公元前31年,呼韩邪单于亡故,留下一子,名伊屠智伢师,后为匈奴右日逐王。时,王昭君以大局为重,忍受极大委屈,按照匈奴“父死,妻其后母”的风俗,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,又生二女,长女名须卜居次,次女名当于居次(“居次”意为公主)。公元前20年,复株累单于又死,昭君自此寡居。一年后,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,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,墓依大青山,傍黄河水。后人称之为“青冢”。王昭君(公元前52年——公元前19年)西汉南郡秭归人,原名王嫱。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,成语‘’沉鱼落雁‘’,‘’画工弃市‘’记载她的典故。王昭君红颜薄命,一生坎坷。十五岁以民间女子的身份入兄脊笑宫,由于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,没有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,公元前33年,南匈奴单于来长安和亲,自请为婿,为了安边保境,汉元帝便从不受宠的美女中选王昭君赐给单于,封为昭君公主。单于非常高兴,上书表示永保塞外边境。汉元帝初见昭君,感觉十分美丽,谈吐间认为昭君才智过人,后宫无人可及,事后怒杀了弄虚作假的毛延寿。公元前31年,单于和昭君育有一子后去世。昭君向汉朝庭上书求归,野芦汉成帝不准,令‘’从胡俗‘’。昭君无奈安胡俗复嫁单于长子,育有二女。十一年后,单于长子故,再嫁新的单于,仍为老单于之子。不到二年,昭君病故,终年三十三岁。王昭君十五岁入宫,未能得宠,远嫁匈奴,丈夫病故,归汉不准,又两次改嫁,异常痛苦,三十三岁病故,结束了坎坷的人生。从另一个角度看,王昭君是一位和平羡含使者,加强了汉匈交流,结束了匈奴内部多年的分裂和战乱,促进了塞外和中原的统一,为汉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。